光明区因使命而生,以实干担当的干事创业激情,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从国营农场蝶变为科学新城,光明区因创新而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光明科学城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已具雏形,正全力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深莞交界处,沿着公常路一路畅游,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合成生物研究大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大设施、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鳞次栉比。历史的聚光灯下,机遇和挑战并存。这一年来,光明科学城加快提升集中度、显示度。目前,大科学装置和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启动区项目已完成建设进度93%。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等科研机构入驻光明。光明科学城迎来中国合成生物学学术年会,打造政产学研资开放合作平台,“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在全国推广。
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印发实施
明确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蓝图
2021年3月9日《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印发。据区发展和改革局介绍,该规划明确了光明科学城世界级大型开放原始创新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沿阵地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到2022年底基本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框架,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的发展目标,引导光明科学城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依托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以信息、生命、新材料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主攻方向,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协同开放创新,汇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培育内生增长的原创型产业,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科研机构平台集中入驻科学城
光明区“科学阵容”更加壮大
2021年4月20日下午,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举办光明科学城科研机构平台集中入驻系列活动,推动八大项目集中入驻光明科学城,标志着光明科学城已经进入科技平台大集聚和创新能力大提升的新阶段。此次集中入驻系列活动,包括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入驻,也包括深圳湾实验室场地二期项目、材料基因组临时实验配套设施等启动建设,以及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光明科学城创新验证转化基地(深圳大学)等项目签约落地,意味着光明“科学阵容”更加壮大,创新能量愈发澎湃,科学集中度显示度加快提升。
大科学装置和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启动区项目已完成建设进度93%
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是光明科学城首个正式动工的土建项目,包括建设“脑解析和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大科学装置,对促进深圳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设的每一个节点都牵动着大家饱含期待的心。近日,记者从区建筑工务署获悉,大科学装置和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启动区项目已完成建设进度93%。建成后,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将以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两个大科学装置为基础,成为脑科学与合成生物学研究及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与“加速器”。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等科研机构入驻光明
2021年11月,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等科研机构入驻光明,标志着光明科学城迎来又一重大科研机构,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加速聚集,朝着世界一流科学城的目标稳步迈进。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将面向世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前沿理论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瞄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依托深圳的产业优势、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聚集全球研究力量,围绕区块链与金融科技、智能传感与精准医疗、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泛在感知与智慧城市四个方向开展研究。实验室由广东省政府统筹规划及顶层设计,由深圳市政府主导建设、运营与管理,依托深圳大学建设运行。实验室定位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全链条创新平台、数字经济区域开放产学研合作平台、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孵化平台,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的基地。
深圳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运行
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储备项目挂牌
据了解,光明区坚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沿途下蛋”理念模式,以合成生物领域为试点,衔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关联企业,一体化布局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探索“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打通“原创发现-工程技术开发-中试转化-产业化”通道,被纳入国家发改委推广的深圳经济特区经验举措47条清单。目前,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已投入运营,累计完成6批企业遴选工作,在光明区注册落地企业23家,集聚了厚存纳米、中科碳元等优质初创企业。
聚焦中试小试、检验检测等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区发展和改革局公开征集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储备名单,经遴选确认抗体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创新药CDMO转化基地、锂电池材料中试验证与成果转化基地等7个储备项目,于2021年10月14日在光明科学城成果转化大会上公布储备名单并完成授牌。
光明科学城迎来中国合成生物学学术年会
打造政产学研资开放合作平台
依托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区发展和改革局会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连续三年顺利举办合成生物领域国际学术及产业交流活动。2021年12月23日,中国合成生物学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举行。本次大会是我国合成生物领域年度最高规格、最高水平、最高参与度的学术和产业交流盛会,邀请了高福、元英进等6位院士级科学家助阵,集聚“科学+资本+产业”领域精英,打造了合成生物领域学术交流、产业互动、专业赛事融为一体的政产学研资创新交流平台,会议当天线上线下超530万人次观看,进一步扩大了光明科学城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