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多见,患者多为婴幼儿,主要症状是发热,手、脚、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对症治疗后很快恢复健康。
少见的情况下,手足口病会引起脑膜炎、脑炎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死亡。
发现孩子可能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要及时到医院看病:千万不要去药店、个体诊所,以免延误病情。
生病的孩子最好在家休息,不要上幼儿园,也不要外出跟小朋友一起玩。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手足口病患儿,病程在5天以内,具有以下特征的,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将患儿及时送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或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
持续高烧不退。
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机体无力、抽搐。
呼吸加快,心率加快。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高血压或低血压。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高血糖。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人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均可造成病毒传播。
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避免与病人接触,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预防手足口病应做到: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回来要彻底洗净双手,注意口腔清洁;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照顾孩子的大人也要经常洗手。
居室内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经常清洗幼儿的玩具、用具,换洗晾晒衣被;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保证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