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眼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各种眼部病变。主要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二、职业性眼病危害因素有哪些?
引起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化学因素:如无机酸、碱、无机盐生产、医药工业、颜料制造业,纺织印染业等,它们在生产、使用、储运某些化学品、化学试剂过程中容易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某些化学物质,如在炸药制造中,使用硝按炸药可导致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二)物理因素: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所致,前者主要有X射线、中子、γ射线,后者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激光等;电弧焊接作业可导致电光性眼炎。
(三)其它:机械冲击物、粉尘、烟尘、生物颗粒物等也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眼部损害,如机械加工制造业。
三、劳动者应重点关注哪些操作及危害因素?
(一)各类化学物的暴露作业,如使用液态、气态或粉料化学物。
(二)引起面部灼伤、眼部伤害的作业,如浇注、熔融金属飞溅等。
(三)有害光辐射源,如焊接、切割、热处理,强光源和紫外光灯等。
(四)粉尘作业,如打磨、粉料装卸包装等。
(五)机械运动,打磨、切割、开凿、掘进、冲压等。
四、如何预防职业性眼病?
(一)改进设备、工艺
从源头上控制危害,如在危害产生设备上安装有效的机械防护罩等。
(二)加强安全防护教育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化学性眼外伤中,很多情况是粗心大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所致;劳动者在作业期间尽量不要揉搓眼部;有化学品喷溅或粉尘操作岗位应配备洗眼器、洗眼装置或有流动水源以备应急时使用等。
(三)佩戴防护用品
根据美国预防失明组织提供的数据,90%的眼部伤害事故,可以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面护具得以预防或减轻伤害。面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根据防护功能,大致可分为安全防护眼镜、激光护日镜、微波护目镜、防尘眼罩、防化学眼罩、焊接用眼面护具、防高温面屏、防冲击面屏、防化学面屏、防红外面屏以及呼吸器全面罩等。
1、如何正确选用眼部防护用品
每一种防护用品都有其使用限制,选择防护用品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包括防护水平、综合防护、操作方便,舒适性和成本等。
(1)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应充分辨识并评估工作场所潜在的眼部职业危害风险,为劳动者配备适宜的眼部防护产品。
(2)通过试戴选用个性化眼部防护产品,每个人瞳距不同,脸型不同,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配备舒适的眼部防护产品。
(3)戴近视镜的员工,需要选择专为戴眼镜人士设计的眼护具,如可罩在近视镜外的防护眼镜或眼罩,或使用矫视安全防护眼镜。
(4)焊接护目镜不可以用于电弧焊操作,对于焊接辅助工或进行气焊等很少有紫外辐射,但存在强光、红外辐射,以及飞溅较少的焊接作业可以使用焊接护目镜。
2、眼部防护用品使用佩戴规程
选择了适宜的眼部防护用品,还需要正确地去使用和佩戴,才可以起到有效防护效果。
(1)使用前,应参照制造商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其佩戴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佩戴前先检查眼部防护用品是否完好,在佩戴好眼部防护用品后应检查是否稳固,在做弯腰、低头等与工作相关的动作时是否会脱落。
(3)在有眼部危害存在的场所中,应始终坚持佩戴防护用品,主管或访客及其他人员临时进入到有眼部危害的场所,应当遵从相同的安全条例,在工作场所内始终佩戴眼部防护用品。
3、眼部防护用品的防护事项
良好的维护可以延长防护用品的寿命,降低企业的成本。维护保养的方法可参照制造商提供的信息对防护用品进行清洗。
(1)眼部防护用品应尽量专人专用,如多人共用或在有眼疾传染的可能,或在传染病的工作场所中等情况下使用应根据相关的指引对眼部防护用品进行消毒。
(2)为防止镜片刮花,存放时应将镜片朝上放置,避免与粗糙表面接触,不要使用粗糙的纸或布擦披镜片。
(3)不要使用有机溶剂擦拭镜片,不要用刀或其他工具刮擦镜片表面,也不要与零件、工具等硬物一起堆放。
(4)为了防止眼镜变形,不要在眼镜上放置重物或过度挤压眼镜。
(5)防护眼镜的镜片如果有轻微的擦痕,不会影响其防冲击性能,但当镜片出现裂纹时,或镜片支架开裂、变形或破损时,都必须及时更换。
另外,在车间的布局发生变化、工艺改造、设备改造等情况下,应再次进行风险评估,即便没有改变,也应进行定期评估;对防护设备要进行改进并定期维修,防止化学物质泄漏。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