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光明区“院士进光明”系列讲座(第四期)在区公共服务平台举行,活动邀请张学记教授以《智能传感与纳米诊疗研究及进展》为题授课,并就相关问题同与会人员进行交流答疑。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绳万青主持讲座并表示,讲座内容详实,学术严谨,为光明加快建设生命科学高端产业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参考。区政协副主席王中伟参加活动。
张学记教授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特聘教授,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顶尖科学家2020榜单,现任深圳大学副校长、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生物传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已获得发明专利150余项,开发30余项产业化技术,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张学记教授从生物传感出发,分析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生物传感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介绍了智能化生物传感技术。张学记指出,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由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理化换能器及信号放大装置构成的分析系统。生物传感是典型的多领域交叉学科,智能生物传感器主要有智能诊断、大数据处理、自学习/自适应等功能,主要应用在医学诊断、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健康管理、国家安全等领域。智能生物传感器是智能医疗的前提,通过精确诊断技术可以极大提升医疗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不合理医疗造成的高昂费用,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张学记还与大家分享了纳米诊疗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中的广阔的应用前景。他指出,纳米技术在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癌症的诊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作用,得益于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功能化的无机纳米粒子能够整合多种治疗方式与成像模式于一体,实现癌症的检测、诊断与治疗。纳米诊疗还处于一个新兴领域,但必将带来癌症治疗的革命性创新。